快精灵印艺坊 您身边的文印专家
广州名片 深圳名片 会员卡 贵宾卡 印刷 设计教程
产品展示 在线订购 会员中心 产品模板 设计指南 在线编辑
 首页 名片设计   CorelDRAW   Illustrator   AuotoCAD   Painter   其他软件   Photoshop   Fireworks   Flash  

 » 彩色名片
 » PVC卡
 » 彩色磁性卡
 » 彩页/画册
 » 个性印务
 » 彩色不干胶
 » 明信片
   » 明信片
   » 彩色书签
   » 门挂
 » 其他产品与服务
   » 创业锦囊
   » 办公用品
     » 信封、信纸
     » 便签纸、斜面纸砖
     » 无碳复印纸
   » 海报
   » 大篇幅印刷
     » KT板
     » 海报
     » 横幅

周鸿一看Google中国局:先做产品后打市场


  李开复领衔彰显Google先做产品再打市场的思路

  美国的夏天好像比北京更凉爽。于北京时间昨天早晨下飞机的周鸿一在电话那头语气也异常轻松:“知道你们找我是为了李开复去Google的事情,我昨天一直在飞机上,不知道海内的媒体们都是什么看法。

  不过在网上看到某些人的谬论,感觉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看到Google选择李开复的真实意图。“作为即将离任的Ya鄄hoo 中国总裁和传闻中将出任Google中国CEO ,周鸿一在中文搜索乃至中文互联网领域内的洞察力也高人一筹。那么,他是如何看待李开复加盟Google的事件及其带来的影响呢?昨天下午,号称赴美度假的周鸿一就”李开复跳槽Google“一事与本报记者在电话里进行了半小时对话。

  对话最后的“落脚点”是此事对百度的影响,周鸿一认为Google要在中国稳扎稳打的决心对百度而言显然不算一个好消息。

  对此,百度副总裁梁冬在此前一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百度不会畏惧来自任何竞争对手的压力,其中就包括Google.

  先打技术牌

  记者:很多人在知道李开复跳槽Google这个消息之后第一反应都是“惊奇”,因为李开复的背景和经历好像和很多人预想当中的Google中国老大有一定的距离,您当时第一反应是什么?

  周鸿一:我当时的第一感觉是Google这一步走得相称快,同时很多原来不轻易理解的问题因为李开复的跳槽迎刃而解。感觉上就像是看到了一个武林高手刺出了自己的第一剑,后面的剑招将绵绵不绝。假如非要说是不是“惊奇”,也有一点。因为从微软挖走全球副总裁,这在我的记忆里很长时间没有人这么玩儿过,甚至有点“不计代价”的感觉,所以也更让我佩服Google的决心和胆识。

  记者:不计代价?您的意思是微软因此告Google的事情吗?

  周鸿一:不完全是。其实官司对于Google和微软来说都不算是什么事情,两家公司都有钱有律师,摆平官司只是时间问题,没听说过哪家公司能用这种方法避免人才流动。

  对于Google来说,所谓的不计代价更多的是公司的代价,而不是人才的代价。Google选择李开复很明显是看中了他的技术背景,同时李开复是中国人,甚至是中国通。请这么一个人来做中国总裁,证实了Google对中国市场的看法是先把技术和产品做好,根本没有考虑和销售、利润有关的问题,这是异常大胆的决策。

  另外,李开复在微软研究院的工作背景,很可能还会有一批技术骨干团结在他四周同时被Google吸引进自己的中国研究院,这种潜在的影响是异常大的。

  销售第二位

  记者:那么Google此前的CEO 秘访百度,以及有关古永锵和您将加盟Google的传言,只是炒作吗?

  周鸿一:一部分是炒作,一部分是谣言,有关我的就是谣言。我确实异常累,想要休息一段时间。而且说我要去Google中国做CEO 也绝对是谣言。

  我是创业型的人,假如要继承打工我为什么不继承留在Yahoo ?我休息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联合一些风险投资做一点有关创投方面的事情,就像当年IDG 投资我的3721相同。

  至于说炒作,这一点也是我比较佩服Google的地方,早些时候那么多消息和最后选择李开复,我认为是一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智慧做法。

  记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详细怎么解释?

  周鸿一:很简朴,Google在全球的定位就是一个技术型的公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于销售或者服务,这和全球很多IT公司是不相同的。Google在中国的做法和很多跨国公司的做法也不相同。

  很多跨国公司甚至包括微软和Yahoo 之前在中国的做法是,一再声称看好中国市场,但是实际上只不过是把在美国的东西搬到中国来卖而已,中国公司更多地也只是承担一个销售中央的责任,每年为了销售拼命。

  在李开复的消息没披露之前,我没有想到Google会有如此的胆识。它现在做的事情很明显是一个信号:中国公司不只是个销售中央,而是和Google全球定位一致的一家公司,是要先做好本地化的技术,开发出本地化的产品,把Google中国做得和Google全球相同之后,才考虑赚钱的问题,这是异常智慧的做法。

  Yahoo 之前在中国交了4 年学费,就是因为思路出现问题,当然后来并购3721之后,Yahoo 也开始朝着“先做本地化产品再做销售”的方向努力,但究竟已经走了弯路。我想Google学到了这个前车之鉴,会少交好几年学费。

  记者:您觉得Google还会在中国设置一个负责业务的、和李开复平级的高管吗?类似CEO 这样的职务?

  周鸿一:这很难说,或者说这个问题并不是Google进中国现在考虑的问题。在中国要找到李开复这样的技术人才难度很大,但要找一个优秀的销售者,那太简朴了。

  Google现在进来,完全就没有考虑到销售的问题。李开复在微软就是全球副总裁,到Google之后他应该可以以中国区总裁的身份直接向Google的CEO 乃至两位创始人汇报,这对于整个跨国公司的决策和执行来说异常有利。

  很多号称重视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都会陷入这样的悖论,就是一方面认为中国市场很大很有机会,一方面又只是把中国当作一个单纯的销售中央,在本地化方面雷声大雨点小,最后销售上不去,投入也就相应缩小,投入缩小了销售就更上不去了。

  慢耗对手

  记者:您的意思是Google预备按照当年创办Google的那种思路来经营中国公司?这会不会贻误战机呢?究竟Yahoo 、微软和百度都已经在中文搜索市场上开始动手抢地盘了。

  周鸿一:Google还只有两个人的时候,Yahoo 已经很大了,但是现在呢?

  现在中国市场其实还远远没有成熟,Google用两年时间做好本地化的技术和产品,做好本地化的用户体验,比现在去跟百度什么的比销售要有必要得多。这种先产品后销售的思路其实也是Yahoo 请我做中国总裁的原因,只不过Google走得更快。

  对于微软和Yahoo 来说,Google这样的做法必然会刺激它们,让他们在技术的本地化和产品的本地化等方面投入更大,所以我觉得李开复去Google对微软和Yahoo 来说是一种利好。

  现阶段,中文搜索领域内百度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还比较明显,但Google真正安下心来在中国玩技术的话,无论是资金、人才还是其他方面都不会比百度差。

  两年之后,当Google的本地化技术和产品服务做起来,流量上去了,百度将面临威胁。更要害的是,Google有的是钱,它根本就没指望中国市场现在能为自己提供多少收入,它有充足的时间和竞争对手慢慢耗。


返回类别: 教程
上一教程: 百度与雅虎冤家路更窄 专利武器令谁更受伤
下一教程: Google广告系统被破解 利用得当可省50%成本

您可以阅读与"周鸿一看Google中国局:先做产品后打市场 "相关的教程:
· 周鸿一评李开复案:google过早地刺激了微软
· Google急筹40亿美元 有望加大中国市场争夺
· 周鸿?出任雅虎中国区总裁,搜索引擎市场风云激荡
· Google调整战略 将向欧洲中国等市场扩张
· 中国无线市场将反弹 Google顾忌百度版权问题
    微笑服务 优质保证 索取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