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名片设计 CorelDRAW Illustrator AuotoCAD Painter 其他软件 Photoshop Fireworks Flash |
|
天极网8月25日特稿(原野 编译) 《纽约时报》8月24日发表题为《比尔・盖茨不用担心 Google将为你背负骂名》的文章。文章说,多年以来整个硅谷都在期盼着一个足以跟微软抗衡的强盛公司的出现,Google的横空出世终于使他们如愿以偿,然而不久他们却发现,随着Google不断发迹,它已越来越远离创业之初的企业文化,整个公司正逐渐演化为硅谷创新的一大威胁。 在公开上市一年之后,Google员工忽然发现,从一名无名小卒平步青云成为华尔街宠儿的Google带给自己的并不是当初所希望的生活,他们必须面对一个对基本的企业行为不屑一顾而又自以为是的Google帝国。 硅谷的风险投资家、企业家和技术专家在谈到Google时,他们会不约而同地流露出不满情绪,对于Google囤积顶尖技术人才的做法,以及对待合作伙伴及潜在伙伴的态度牢骚满腹,"傲慢"成了讨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Google上周表示,计划增发1400万股募集40亿现金,这一消息更加激发了他们的不满。 eBay旗下在线支付服务商PayPal创始人Max Levchin说,"我越来越感到生气,Google是一个大公司,它的做法越来越远离公众的期待,我对Google声名的蜕化之快感到吃惊。"不久前,作为一家互联网创兴公司,Google的身上寄托了许多人的梦想与期待,然而到了今天,已有许多人将Google与屡遭非议的微软相提并论,很难想像一个公司的沦落能有如此之快。 比尔・盖茨也注意到了Google与微软的雷同之处,今年春在接受知名财经杂志《财富》采访时说,"与我们展开竞争的诸多公司中,Google的做法越来越像微软。" Google在搜索领域取得的成功已迫使微软来开发自己的搜索工具(项目代号为"受压迫者(Underdog)"),然而Google的工程师军团更显得锋芒毕露,他们几乎在所有项目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微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所享有的荣耀和光环在今天的Google面前失色。当然,登上硅谷颠峰的也不乏满腹悲情的失败者,比如十年前的这个月上市的网景公司,其浏览器Netscape被当时的人们寄予了无限期望,人们期待着网景能够击败微软,然而笑到最后的仍旧是微软。今天的Google并非不可战胜,股价虚高、草率进入多个领域及生性傲慢都可能是造成公司搁浅的因素。 在本土企业家眼里,Google 与微软的一样之处更为明显。Steven I. Lurie曾于1993-1999年期间在微软工作;Joe Kraus,1990年代搜索公司Excite的创始人。 Lurie曾多次造访Google位于山景城的总部,他说,"与当初的微软类似,Google对于未来市场存在盲目乐观和自大的态度,好像它可以进入任何一个领域并成为领导者。"Kraus先生回顾了一段简短的历史。他说,1990年代,IBM在硅谷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温柔的巨头",其它伙伴很乐意与之打交道;相对而言,对于微软人们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惊,微软具有过于强在的攻击性,几乎可以进入任何一个领域,并且无所不能。而现在,在Kraus看来,"微软变得越来越像IBM,而Google正慢慢地变成了当初的微软。" 就犹如微软多年来囤积大量人才的做法相同,今天硅谷的任何一家新兴互联网公司在相中一位高级编程人员时,几乎都会发现他手中同时还持有Google的协议。在同行们的眼中,Google已成了硅谷创新的一大危害,与微软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Google猎取了大量的人才,并且同时进入如此多的领域,大量新兴公司度日如年,因为它们根本不是Google的对手。Google使得硅谷工程师出现25%-50%的虚高,一名抢手的编程人员的期待年薪超过了15万美元。 Google主管企业开发副总裁David C. Drummond不得不承认,Google在人才市场"极其竞争力",他也表示,"Google事实上也异常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我想,在硅谷营造的环境也是Google取得成功的要害因素。" Google的存在更使得一些创兴企业筹集资金难上加难。1990年代后半期,大多公司抱怨微软几乎包揽了所有的风险投资家,而今天的Google也在上演同样的情节。 Google的业务已经增加了免费邮件、地图、新闻和数码照片等等,在每一个详细领域与两家以上公司展开竞争,周三还将公布进入即时通讯(IM)与网络电话计划。增发新股的计划更引起了人们的预测,Google是否又在密谋进入新市场,比如手机用户服务及在线支付服务等领域。在Google一连串的产品计划中,其中有几项是直接针对微软的,例如Google浏览器及与微软Office对应的一款软件。 Google副总裁Drummond说,"有人认为Google试图进入一些与核心业务搜索完全不搭边的领域,的确是这样,Google与生俱来就携带了不断创新、探索不同领域的基因。"Google在探索新市场方面具有浓厚的爱好和强盛推动力,也难怪硅谷一些人士冠之以"The Borg"的绰号,这一称号本来是为微软预留的。"The Borg"是电影大片《星际迷航-下一代》中外星人军团的称呼,该军团强盛无比,曾吞噬了一个又一个文明。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抵抗Google将成为一种气候,或许这也是一家如此成功的公司不可避免招致的吹毛求疵的批判。"自大"或许是硅谷每一家取得成功的公司共有的毛病,并且,几乎每一家成功的公司都无一例外具有扩张的野心。 Google最近向外界公布,公司将不再接受CNETNews.com记者的任何采访要求,直到2006年7月。科技资讯网站CNETNews.com记者在一篇报道中抨击了Google收集个人资料涉嫌侵犯用户隐私权,Google器量之狭小可见一斑。 微软无疑依然是Windows世界的统治者,其市值超过Google的4倍,进入搜索领域对微软来说也不过跟打开一个网页相同轻易。至少在目前看来,Google对微软的位置觊觎已久,它也希望拥有一个跟微软操作系统类似平台,供软件开发者编写新程序,并由Google提供相关服务,从而使得Google主页成为PC不可分割一个部分。 称微软为"邪恶帝国"的说法一度在坊间流行,特殊是在硅谷,不远的将来,或许Google也将成为一个新的"邪恶帝国",因为它是一个强盛的控制者,几乎控制了全球网络用户的信息门户。(完) 返回类别: 教程 上一教程: Hitwise公司搜索引擎排名榜 下一教程: SEO写作中五个最常问的问题 您可以阅读与"评论:Google 硅谷创新的终结者 "相关的教程: · 评论:网络天地宽 何必计较Google · 评论:面对google 百度们的优势在哪? · 评论:Google短短七年间成为搜索界巨头的秘密(2) · 从Accelerator急煞车看Google技术创新营销阳谋 · 评论:钱多了Google怎么花 |
![]() ![]() |
快精灵印艺坊 版权所有 |
首页![]() ![]() ![]() ![]() ![]() ![]() ![]() |